云南的水电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数量多、容量小、分布广;二是径流水电较多,丰枯发电出力极不平衡;三是近年来增长较快,最近5年我省小水电装机翻了一番多,超过此前云南全部小水电的开发量;四是相对集中滇西南和滇西北;五是远离负荷中心,小水电的消纳主要依靠大网送出,另外由于远离负荷中心,与主网联系薄弱,导致系统动态稳定问题十分突出。
云南电网公司市场营销部副主任张云虎
一、云南小水电存在的问题
(一)电源增长与负荷增长不匹配2005-2009年,我省电力装机由1330万千瓦增长到3195万千瓦,增长1.4倍,但是我省的发电量仅由619亿千瓦时增长到1174亿千瓦时,全社会用电量由551亿千瓦时增长到890亿千瓦时,增速分别为90%、60%,远远不及装机增速快。尤其是在怒江、迪庆、德宏等州市,电源超前建设,负荷发展缓慢的矛盾更加突出。
(二)电网建设与电源建设不协调
目前,电网的建设主要依靠电源、负荷等中长期规划来确定需求,“十五”期间,由于省内较为缺电,加之“厂网分开”改革后电源建设的快速发展,云南省新增水电装机376万千瓦,是规划的两倍多。2008-2010年云南省计划新增水电装机490万千瓦,实际建成超过900万千瓦。因规划与实际的较大差异,直接导致电网建设与电源建设不协调。虽然云南电网不断加大电网建设投入,但还是难以弥补这一矛盾。
(三)用电负荷抵御经济危机的能力较弱
我省由于工业产品结构单一,附加值低、产业链短,多数产品集中在产业链上游和价格链低端,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也较弱。体现在用电上,表现为负荷不稳定,用电大起大落。
(四)电源结构失衡
由于径流水电比重过大,电力供给受季节枯汛变化影响很大,其特征表现为枯期缺电、汛期窝电,高峰不足、低谷富裕,电力供应表现出季节性、时段性不平衡矛盾。
二、措施与建议
(一)规范小水电开发
如果不进行科学规划,统筹开发,优势就难以发挥,甚至出现抢占资源、抢夺项目、牺牲生态、窝电浪费等问题。建议对水能资源的开发坚持科学规划、统筹开发,不同规模的电源项目上马要报相应的有关部门核准,没有纳入省、州市电力发展规划的项目不予审批;发电利用小时过低的(不足4500小时)项目暂不批复,搁置到将来再开发;环评手续不全或审查未通过的不能擅自开工、强行并网。政府有关部门在审核电源项目时,要统筹发供用电各个环节,与用电需求相平衡。
(二)建立龙头水库电站的补偿机制发电利用小时低、调节能力差、丰盈枯缺不均衡等特征是小水电的一个明显弱点,通过建立龙头水库电站的补偿机制,运用经济杠杆向改善电源结构前移,鼓励引导电源投资商建设龙头水库,可以有效弥补小水电的不足,增大枯期出力,提高资源利用率。应该说,建立这个补偿机制已经到了一个比较迫切的时候了。建议省政府尽快组织研究制定河流下游受益梯级电站对上游龙头水库电站的补偿办法。
(三)鼓励发展风能、光能、垃圾发电等新能源
云南的太阳能资源较为丰富,风能资源也颇具开发价值,新能源虽然量不是很大,但其干季大、雨季小的特点与小水电出力刚好是个良性补充。
(四)调整产业结构布局
小水电的消纳需要增加外送,拓展外部市场,但更重要的是自我消化、自我平衡。要借助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利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重工业、加工工业向中西部转移的契机,将进入我省的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高载能工业有意识地向滇西、滇西南水电富集地安置,就地消纳当地富裕水电,东中部地区则主要发展耗能低的精加工产业,努力做到负荷与电源尽可能相匹配。
(五)在更大范围内优化水电资源配置
本地区无法消纳平衡的电量,设法输送到省内负荷集中地消纳,省内无法平衡的,可以在南方电网公司的统筹协调下,加强与周边省区的电力互补,通过南方区域电网大平台,使我省的富裕水电在更大的范围内优化和平衡。
(六)运用好丰枯峰谷电价政策
虽然我省目前的丰枯峰谷电价政策比较全面,但仍有潜力可挖,表现在两个方面的潜力:一是销售侧除了大工业和一般工商业执行丰枯峰谷电价外,还可以考虑扩大到居民生活用电类别,目前许多家用电器,如电热水器、空调等都有分时计量功能,操作起来是可行的;二是发电侧的火电上网电价和大型水电上网电价也应纳入丰枯峰谷电价,建议价格管理部门积极探索我省在更大范围实行发电上网环节与电网销售环节联动的电价政策,最大限度地用好用足我省宝贵的水能资源,促进节能减排。
(七)探索区域电力市场模式及区域特殊电价机制
在目前的交通条件下,建议通过探索州市区域电力市场模式或区域特殊电价机制,有效降低当地电力用户的生产成本,吸引企业到这些地区进行投资,促进小水电就近上网、就地平衡,同时也加大地区小水电的消纳能力。方式上可以采用局部区域内市场竞价、大用户直购电、矿电结合等模式,积极探索电价形成机制,用价格杠杆优化资源配置,也可以对小水电较多且工业欠发达的地区实行区域特殊电价,扶持当地工业发展,减少弃水损失,促进县域经济发展。